+心理測評+畫人測驗+心理諮商+教育訓練+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畫人測驗解讀範例三



這是一位年約31歲的女性所畫,未婚但處於戀愛中,有被愛的甜蜜感覺。她個性活潑情緒穩定,會以男友的意見為主樂於當個被動的小女人,是一個自我約束強有點要求完美、做事講究細節、體貼善解人意的女性。她喜歡說話頗為健談、人際關係不錯適合從事接觸人的工作,屬於有責任感的好員工型,喜歡開朗健談事業有成又溫柔體貼的男性。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兒童的畫人解讀範例二


 這是一個國一男生的畫人測驗結果。整體看來,他是一個自我要求不高,缺乏成就需求,沒有主見,也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的學生。 他在學校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對自己缺乏自信,還未找到自我的感覺。但他還算是一個可以遵守團體規範,順從社會期許的人。他做事態度缺乏嚴謹性、不仔細、不重細節。他重視人際關係,但講話可能經常因不經思索而得罪人,缺乏同理心。他的個性單純、固執、有些衝動,聽不進別人的建議,有些好吃懶做的傾向,很容易滿足。在兩性發展方面尚未成熟,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對女生不敢興趣,甚至有些厭惡、排斥女性。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兒童的畫人解讀範例一

這是一位小學一年級女生畫的畫人測驗。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孩,智力在平均水準之上 。她自我約束高、要求完美、掌控性高但行動力較差、有自己的想法。她是一個善解人意、樂觀自信、獨立進取的好女兒、好學生。她重視人際關係、親和力強、觀察敏銳度高、有責任感,是一個懂事的女孩,但不是很能聽進他人的建議。他對於學校的生活可能有些無法如魚得水,無法充分發揮其才能。她在男女性別角色的發展比同儕早熟。她的情緒有時會不平衡但多半處於穩定狀態。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畫人測驗解讀範例二

這是一位30歲男性畫的人物,他事業心重,重視人際關係,有企業頭腦,成就需求強烈,社會成熟度高,做事重視細節、謹慎細心,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目前正處戀愛中,親和力佳,對女性有相當的瞭解,喜歡和自己相同類型的女性,並會擔負保護、照顧女性的責任。他是一個樂觀、健談的人,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重視形象,自我約束強,做事俐落,對事情判斷準確,但有時會有來自人際的困擾。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畫人測驗解讀範例(一)

這是一位60歲男性畫的,很特別,不是一般60歲年齡平均呈現的圖像。他的內心充滿柔情,目前仍帶有戀愛甜美的心情。他的心如30歲年齡般具有青春活力,嚮往純純動人的愛情,是一個感性勝於理性的人。他非常富有創意,具有藝術天分,做事有始有終、講究細節、要求完美,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喜愛親近大自然,並且喜歡與人分享美好的事物,擅長動手操作東西,循規蹈矩遵守社會規範。他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性別角色扮演很成功,是一個情緒穩定、接受度高、學習力強、容易相處的人。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心理輔導與諮商

不要對心理輔導與諮商抱持恐慌、畏懼或逃避的心態或想法,它對你的孩子,甚至對大人們,也許是積極、正向的意義。當孩子情緒管理不好;當孩子在學校或群體中受到排擠;當學校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說孩子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吵鬧、常捉弄其他同學,而妳以為小孩子其實就是這副德性,沒什麼大不了,告誡一番對老師有個交代就好,當然如果確實這樣就解決了問題,那孩子只是一時的頑皮當然就沒什麼問題,但一旦你發現孩子一再出現一些問題,人際關係很差,而大人已經無法改正其偏差行為時,打、罵、威嚇、利誘都發生不了作用,再不讓孩子接受心理檢測、輔導與諮商,可能就誤了黃金時間了,何況,有些情況其實是大人的因素導致孩童的偏差行為。

孩子生病了(生理方面)知道要帶去看醫生,吃藥打針,但當孩子心理上有了狀況,一般人卻很少懂得帶去找心理醫生,可能這方面的認知不足,心理醫師的層次是很高的,必須修完大學醫科後才能續修心理醫生,所以孩子有了心理疾病,沒有理由不找心理醫生的。精神科醫師之問診之外,也會根據臨床判斷,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或心理功能之檢查。常見的心理衡鑑包括整體性處預計劃之衡鑑、智能衡鑑、人格衡鑑、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衡鑑、兒童發展遲緩衡鑑、臨床神經心理衡鑑等,藉由臨床心理學的專業及技術來評估病患的情緒狀態、發展狀況、心智功能、心理特質、腦行為功能以及人際適應,協助心理疾患診斷的確立並安排與執行治療計畫。

有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似有憂鬱傾向,百般規勸、開導也沒效用,國內發生許多孩童或青年人,他們是父母眼中的龍鳳,然而諸般壓力或適應不良,又不知道去找適當管道解決疑難,最後只好靠結束生命解除痛苦,為人父母者疏於注意殊屬憾事,辛苦拉拔的孩子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失去生命,情何以堪。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大人認知問題癥結所在,進而幫助孩子矯正偏差行為,或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般學校都設有輔導室,有輔導老師編制,不過領有諮商證照的諮商師可能並不多,有時須借重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或諮商師。呼籲不要對心理評量、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產生排斥、畏懼、懷疑的心理,把它當作是另一種生理以外層次(心理)的治療,它是心理的,不一定是精神科方面的,需要時就坦然面對它吧。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我的貝比智力發展正常嗎?

我的貝比智力發展正常嗎?

嬰兒誕生了,嬰兒的父母在喜悅之餘,可能多少會擔心她的智力是否正常?嬰、幼兒的父母一般對此都無法自嬰、幼兒一舉一動的行為自行去判斷或預測嬰、幼兒的智力是否可以正常發展。測試評估嬰、幼兒的發展可以確定嬰、幼兒是否按里程碑正常的發展,也可以知道嬰、幼兒是否需要進行補救的干預措施。

貝莉嬰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1969年問世,它針對042個月的嬰幼兒使用,主要應用在臨床個案,目的在評量嬰、幼兒的發展功能是否有遲緩或障礙的情況。貝莉嬰兒發展量表包含心理量表、動作量表、行為量表等三個分量尺,主要測量嬰、幼兒的認知功能、肢體動作功能和行為情緒特質等。貝莉嬰兒發展量表目前應用在最小年齡層且最具結構、最具標準化程序及最普遍使用的嬰、幼兒測驗。要注意的是,它僅適用於嬰幼兒當時的發展狀況,而不適用於未來能力高低的預測。貝莉嬰兒神經發展篩檢(Bayley Infant Neurodevelopment Screener)則是用在324個月的年齡層,偏重在評估大腦神經功能,是臨床診斷的評量工具。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妥瑞症(Tourette)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發病於童年時期的慢性疾病,以tic為主要症狀,是神經學的問題而不是精神病學方面的問題,會有強迫症、易分心、專心度不足或過度活動的問題產生。1885年,法國的醫生Gilles de la Tourette 提出而定名為「Gilles de la Tourette症候群」,近來擴充其定義並簡化為「妥瑞異常(Tourette disorder)」 、「tic異常(tic disorder)」或妥瑞症候群(Tourette syndrome)。多數的調查報告認為妥瑞症發生率高達1/200以上,男女比值是3-4:1。與妥瑞症並存的疾病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憂鬱症及焦慮。Tic是妥瑞症的主要症狀,少數學者認為有些妥瑞症患者在tic發生之前有前驅症狀,就像是感覺眼皮痠所以眨眼睛,感覺脖子痠所以搖頭、聳肩,通常我們視為tic的發生前衝動,有的患者甚至會覺得別人會癢而想替人抓癢的幻魅式(phantom tic)的tic,也有患者在心裡說粗話或是重複說一樣的話,這被稱為第三類感覺及心理型tic。tics可分為動作型與聲語型,又各自可分為簡單型與複雜型如下:
(1)簡單動作型tic(simple motor tic)
突然、短暫、無意義的動作。例如:眨眼、眼睛動作、裝鬼臉、鼻子抽動、噘嘴、搖頭晃腦、聳肩、緊縮肚皮、手腳晃動、手指移動等,通常在動作的期間小於一秒。
(2)複雜動作型tic(complex motor tic)
緩慢地、較長地時間的固定不動(steretoyped)、看起來好像較有目的。例如:會有一些臉部的表情及往後撥他的頭髮、持續地看著某個東西、碰觸東西或別人、跺腳、或寫字的tic(如反覆寫著同個字、寫字中一再放下筆中斷再來、劃髒話)模仿別人的動作(echopraxia)、猥褻不雅的的動作(obsence gesture)、會合併搖頭晃腦和聳動身體可能會同時出現、可能會有一些自然流露出強迫性(compulsive)儀式的行為。
(3)簡單聲語型tic(simple vocal tic)
快速、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與吵雜音。例如:清喉嚨、咳嗽、擤鼻涕、吐口水、發出尖叫聲、似犬吠聲、似豬的咕魯聲、吸吮聲、像是動物的聲音及數不清的其他聲音。
(4)複雜聲語型tic(complex vocal tic)
突然、較有意義的言辭,相當多樣化的,包括其音節、字眼、慣用語等,就像是隨時會突然改變其說話的速度、節奏。例如:回音現象(echo phrnomena;重複別人的話)、穢語症(copolalia;猥褻、不恰當和具有攻擊性的字眼或表達方式)
妥瑞症的治療通常是選擇藥物療法,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嗜睡、煩躁不安及害怕上學(school phobia),可能會影響在學校的成績及行為。另外行為療法的技巧也可修正或排除tics,如自我監督、放鬆訓練、防止因疲倦引起症狀的加劇。妥瑞症兒童可能會有來自被同儕拒絕的經驗,會有社交隔離及自尊的喪失,所以心理療法也是普遍需要的。根據估計約有30-40﹪的妥瑞兒,當他們成長到青年期時 「tic」會自動消失,另有30﹪的患者「tic」會逐漸減少,剩餘30﹪的患者症狀會一直持續到成人,然而不會比孩童期更糟,且多數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懂得掩飾或修飾自己的症狀。求醫、與朋友交談、快樂的讀書等會減輕此症狀;但情緒創傷、焦慮事件等可能會加重此症狀。若無治療,妥瑞症會慢性化,終其一生存在,一些舊的症狀會被一些新的症狀所取代。一個妥瑞症的孩子若有良好的同儕關係,且有正向的自我評價,並不一定需要長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