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心理輔導與諮商抱持恐慌、畏懼或逃避的心態或想法,它對你的孩子,甚至對大人們,也許是積極、正向的意義。當孩子情緒管理不好;當孩子在學校或群體中受到排擠;當學校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說孩子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吵鬧、常捉弄其他同學,而妳以為小孩子其實就是這副德性,沒什麼大不了,告誡一番對老師有個交代就好,當然如果確實這樣就解決了問題,那孩子只是一時的頑皮當然就沒什麼問題,但一旦你發現孩子一再出現一些問題,人際關係很差,而大人已經無法改正其偏差行為時,打、罵、威嚇、利誘都發生不了作用,再不讓孩子接受心理檢測、輔導與諮商,可能就誤了黃金時間了,何況,有些情況其實是大人的因素導致孩童的偏差行為。
孩子生病了(生理方面)知道要帶去看醫生,吃藥打針,但當孩子心理上有了狀況,一般人卻很少懂得帶去找心理醫生,可能這方面的認知不足,心理醫師的層次是很高的,必須修完大學醫科後才能續修心理醫生,所以孩子有了心理疾病,沒有理由不找心理醫生的。精神科醫師之問診之外,也會根據臨床判斷,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或心理功能之檢查。常見的心理衡鑑包括整體性處預計劃之衡鑑、智能衡鑑、人格衡鑑、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衡鑑、兒童發展遲緩衡鑑、臨床神經心理衡鑑等,藉由臨床心理學的專業及技術來評估病患的情緒狀態、發展狀況、心智功能、心理特質、腦行為功能以及人際適應,協助心理疾患診斷的確立並安排與執行治療計畫。
有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似有憂鬱傾向,百般規勸、開導也沒效用,國內發生許多孩童或青年人,他們是父母眼中的龍鳳,然而諸般壓力或適應不良,又不知道去找適當管道解決疑難,最後只好靠結束生命解除痛苦,為人父母者疏於注意殊屬憾事,辛苦拉拔的孩子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失去生命,情何以堪。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大人認知問題癥結所在,進而幫助孩子矯正偏差行為,或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般學校都設有輔導室,有輔導老師編制,不過領有諮商證照的諮商師可能並不多,有時須借重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或諮商師。呼籲不要對心理評量、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產生排斥、畏懼、懷疑的心理,把它當作是另一種生理以外層次(心理)的治療,它是心理的,不一定是精神科方面的,需要時就坦然面對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