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畫人測驗+心理諮商+教育訓練+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是根據奧地利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命名。1944年,他記錄亞斯伯格症候群是缺乏非語言溝通技巧的人、在同儕間表露低度同理心、肢體不靈活等情形。亞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泛自閉症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亞斯伯格症患者經常出現肢體互動障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

許多研究者支持亞斯伯格症的遺傳論點,認為罹患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原因可能和神經傳導有關。亞斯伯格症候群也與性別有相連關係,整體約有75%為男性。亞斯伯格症的診治辦法主要以改善症狀和機能為基礎,多採行為治療,針對特定障礙,進行溝通技巧、強迫性或重複性行為以及肢體不靈活的處治。多數個案會隨療程而有所進步,然而,溝通、社會適應與獨立生活等方面的障礙仍可能持續存在,甚至直到成年。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具有社交困難(Social deficit)、溝通困難(communication deficit),和固執或狹窄興趣(rigidity or restricted interest)三種徵狀。換言之,亞斯伯格症會發生以下幾個現象:

1. 對常規無法理解或僵化規則。
2. 對突如其來的轉變感到不安,甚至出現不穩定的情緒。
3. 患者的情緒成熟度只有年齡2/3左右。
4. 執著一種或多種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為。
5. 在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上有困難。
6. 在興趣方面,患者一般會對一種或多種興趣的異常強烈模式。
7. 無法正確理解他人的情緒。
8. 和人眼神交會有困難。
9. 被認為充滿傲慢而進行反抗、感到挫折而走開。

對於教室內的亞斯伯格症候群學生,教育心理學家通常都會建議讓學生在升級或轉換教室時,讓教師盡可能安排相熟的同學一起坐;而在教師編排方面,亦盡可能不要時常作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