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畫人測驗+心理諮商+教育訓練+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智力測驗

以目前國內的智力測驗而言,中文版的魏氏智力測驗多用於臨床用途,主要原因是個別化施測的智力測驗,無論在施測、計分或解釋上都屬高難度的工作。此類測驗由於受限於專業人員的不足及施測的成本效益,一般較不適用於學校等團體施測。通常學校團體若有鑑別智力的需要,會以類似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的非語文智力測驗做為學校團體初步篩選心智障礙的學童之用。換言之,非語文智力測驗大多作為團體施測用,測驗時間以不超過一節課為宜。理論上,非文字/非語文智力測驗在國外是針對不同文化或不同語言背景的受試者而設計的。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語言不同的干擾而影響其測驗結果,因此期望藉由此種測驗公平地測量他們的智力程度。但國外學者也曾對非文字/非語文智力測驗是否真能測量人類的智力感到質疑,因為他們認為當一個人的語文能力被抽離時,所剩部分即使是推理能力,也不足以代表一個人的完整智力。因此非文字/非語文能力測驗一般不稱做”智力”測驗,通常測驗結果也不作IQ的轉換。魏氏編製智力測驗時,也認為語言是人類智力最重要的一環,它可以幫助人們學習、表達及維持人際關係,當人類的語言被剝奪時,智力就不再完整。


非語文智力測驗可能會比較強調推理方面的能力。推理能力與語文能力事實上是不同的兩種潛能。推理和語文能力在人類智力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是平行且同等重要。國內教育可能比較重視推理分析或數理能力的訓練,這由國內目前已編製及使用的智力測驗或性向測驗就可看出端倪。無論是非文字普通能力測驗(路君約、陳榮華,民78)、推理思考測驗(翁儷禎,民86)、多因素性向測驗(路君約、盧欽銘、歐滄和,民83),或修訂的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吳武典,民85)、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俞筱鈞、黃志成,民79)、區分性向測驗(路君約、簡茂發、陳榮華,民88),都偏重推理能力的評量。所謂測驗領導教學,教學領導學習。由此我們可以假設在國內數理能力愈好的學生,成績可能會比較優秀,智商也因此會比較高。


推理能力雖然經常以線條或圖形的方式測量,然事實上圖形試題可測量許多其他的智能。例如藏圖測驗(Embedded Figures Test)、空間關係測驗及創造力測驗等就是以圖形方式測量人格特質、認知模式、抽象思考、空間關係或創造能力等不同屬性。簡易智力測驗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發展一份與現有非語文智力測驗不同型態的多元化圖形思考智力測驗,期能評量受試者不同方面的認知架構,進而帶來更廣泛的測驗解釋及用途。語文類型的測驗由於受限於各年齡層語文程度的不同,比較不適用於跨族群的受試者。反觀圖形類型的測驗比較沒有語文能力的限制,從小學至大學生皆可適用。簡易智力測驗以四大訴求為主:(1)題目多元化,(2)非語文方式呈現,(3)施測時間短,(4)可評量智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