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畫人測驗+心理諮商+教育訓練+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人格決定你未來的成就(上)

前言

人格是每個人獨特且一致的行為表現,人格特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它讓我們與眾不同,更讓我們每個個體皆是獨特的,具有特殊性,不管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都保有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它是一種持久的先天特質。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外在環境互動可以決定個人的思考、慾望、情緒和行為等,從而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就。人之性格與行為到底是與生俱來的先天因素(nature)亦或環境教育等後天因素(nurture)所決定呢?這是心理學家極感興趣的議題。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按佛洛伊德的理論,人格是一個整體我,這整體我包括了三部份,分別稱為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部分,彼此交互影響,在不同時間內,對個體產生不同的作用。

本我(id)

  本我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部分,從出生日起即已存在。構成本我的的主要成分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飢、渴、性等。本我中之需求產生時,個體會尋求滿足,故而從支配人性的原則而言,支配本我的是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例如嬰兒飢渴時會大哭,人類遇到危險時會攻擊等。

自我(ego)

  自我是個體出生後,在現實環境中由本我中分化發展而產生,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不能在現實中獲得滿足,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從支配人性的原則看,支配自我的是現實原則。此外,自我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對本我的衝動與超我的期望具有緩衝與調節的功能。

超我(superego)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超我有兩個重要部分:一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理想的標準;二為良心,是規定自己行為免於犯錯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從支配人性的原則看,支配超我的是道德、習禮和社會期許。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

佛洛伊德提出人格發展的順序,依次分為五個時期。其中前三個時期是以身體的部位命名。佛洛伊德認為在六歲以前的個體,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體的部位而獲得滿足。

1.口腔期(oral stage,0~1歲)

口腔期是原始慾力的滿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嚥等活動而獲得滿足。嬰兒的快樂也多得自口腔活動。此時期的口腔活動若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成人中有所謂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發展不順利所致。在行為上表現貪吃、酗酒、吸煙、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觀、依賴、潔癖者,都被認為是口腔性格的特徵。

2.肛門期(anal stage,1~3歲)

肛門期是原始慾力的滿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時所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此時期衛生習慣的訓練,對幼兒言是重要關鍵。如管制過嚴,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成人中有所謂的肛門性格者,在行為上表現冷酷、頑固、剛復、吝嗇等,可能就是肛門性格的特徵。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6歲)

性器期是原始慾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獲得滿足。此時幼兒喜歡觸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質上已算是「手淫」的開始。幼兒在此時期已能辨識男女性別,並以父母中之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於是出現了男童以父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母親的現象,又稱為戀母情結,同理女童以母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戀父親的對象,則稱為戀父情結。

4.潛伏期(latent stage,7歲至青春期)

潛伏期是七歲以後的兒童,興趣擴大,由對自己的身體和父母感情,轉變到周圍的事物,故而從原始的慾力來看,呈現出潛伏狀態。此一時期的男女兒童之間,在情感上較前疏遠,團體性活動多呈男女分離趨勢。

5.兩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後)

兩性期的開始時間,男生約在13歲,女生約在12歲,此時期個體性器官成熟生理上與心理上所顯示的特徵,兩性差異開始顯著。自此以後,性的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開始有了兩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識,至此,性心理的發展以臻成熟。

Murray需求人格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默瑞(H.A.Murray)在哈佛大學工作期間,組織了28位專家對50名正常人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調查和研究,試圖對需求作出客觀的測量,並提出了20種需求理論。默瑞認為個體需求的產生有內在與外在因素。需求存在時即對個體構成一種壓力,因壓力而促使個體在環境中尋求滿足而表現出行為。例如,個人在貧困時產生的經濟安全需求,將使人在心理上出現要求滿足需求的壓力,為了減緩壓力,即促使他表現出某種行為(如努力工作、求人資助或詐騙偷竊)。默瑞將因某種需求產生壓力之後又引起行為的過程,稱為主題(thema)。主題可視為複雜行為的單元,個體的人格即由無數主題構成。惟其如此,默瑞的人格理論被稱為需求壓力論(need - press theory)。

自貶(Abasement)需求

自貶需求是指消極地順從外來的力量;接受損傷、責備、批評、懲罰;承認自己低下、有錯誤、幹了壞事或失敗的需求。

成就(Achievement)需求

成就需求是指完成一些困難任務;盡可能迅速而獨立地控制、操縱或組織人、物體或思想;超越別人,突出自己的需求。

親和(Affiliation)需求

親和需求是指接近別人並愉快地和他們合作;堅持忠於朋友的需求。

攻擊(Aggression)需求

攻擊需求是指有利地征服對手;受到傷害就報復、嘲笑或傷害別人的需求。

自主(Autonomy)需求

自主需求是指不受約束或強制;要求獨立,按照衝動自由地行事的需求。

毅力(Endurance)需求

毅力需求是指重新奮鬥,以求反敗為勝;克服弱點,壓制恐懼;用行動恢復名譽;尋找障礙和困難來克服的需求。

防衛(Defendence)需求

防衛需求是指保衛自己免受攻擊、批評、責備;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失敗或屈辱,或為此進行辯護的需求。

社會肯定(Social Recognition)需求

需求是指欽佩並擁護上級;吹捧、尊敬或頌揚別人;適應風俗習慣的需求。

支配(Dominance)需求

支配需求是指控制周圍的人,用建議、說服、命令或約束來影響或指導別人行動的需求。

表現(Exhibition)需求

表現需求是指使別人激動、驚奇、著迷、歡樂、震驚、感興趣,希望別人注意自己的需求。

逃避傷害(Harm Avoidance)

逃避傷害需求是指避免痛苦、肉體上的傷害、疾病、死亡的需求。

衝動 (Impulsivity) 需求

逃避羞辱需求是指離開尷尬的處境以避免羞辱,或避開可能貶低自己的情況;因為害怕失敗不做出行動的需求。

慈愛(Nurturance)需求

慈愛需求是指同情並照顧無依無靠的人,用各種方式幫助有困難的人,使其擺脫困境的需求。

秩序(Order)需求

秩序需求是指把東西擺放整齊,做到清潔、有組織、平穩、利落、整齊和精確的需求。

安逸(Play)需求

安逸需求是指喜歡笑,喜歡開玩笑;為了開心而尋求愉快的事情;尋求愉快的事情以緩和緊張的需求。

抵制需求

抵制需求是指對卑下的人排斥、拋棄、加以驅逐或漠不關心的需求。

感覺(Sentience)需求

感覺需求是指尋求並感受感官方面快樂的需求。

異性(Heterosexuality)需求

異性需求是指建立並促進性愛關係的需求。

求助(Succorance)需求

求援需求是指得到別人的培養、支援、供養、 圍繞、保護、喜愛、規勸、指導、縱容、原諒、安慰、支持的需求。

理解(Understanding)需求

理解需求是指提出或回答一般問題;對理論感興趣;思索、形成條理、分析和概括的需求。


默瑞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主要在於以下兩方面:

1. 人格需求壓力論 默瑞的人格理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童年期的重要性以及人格結構的三維度(本我、自我、超我)的觀念,但同時受弗洛伊德之後其他學者的影響而重視人格的社會因素。換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主要建立於個體人格發展與人格結構基礎上,默瑞的人格理論則是將人格的概念從個體本身擴大至與環境與社會的關係。

2. 人格結構層度的第四個方面-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指的是個人的希望,即個人對某一未來時刻的自我所有的想法。它與超我有密切關係。換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總離不開潛意識理念,默瑞的人格理論則是兼採了行為、完形及認知等理念。他反對採片面行為的方式來解釋人格,他認為人格是無數的內在與外在因素綜合而形成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