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畫人測驗+心理諮商+教育訓練+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專注力不足

何謂專注力不足
超過9成的上班族曾遇過專注力不足的狀況,還有超過8成曾因此工作出錯。常發生的狀況包括漏聽或忘記老闆交代事項、事情未能及時完成、上班打瞌睡、開會無法集中精神等等,所以常常需要藉助一些方法來補救,嚴重者就需要藉助於特殊訓練來克服專注力不足問題。但是學生的狀況呢(尤其是兒童)?談到專注力不足(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就要先談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這是一種在兒童發展階段常見的神經失調。在7歲以下,約有3%至5%的兒童會出現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ICD-10,WHO,1992)稱此症為“過度活躍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類編號為F90,一般又俗稱為「過動兒」。由於對這種病症的認識增加,最近大家才發現這種病症同樣也在成年人身上出現,只是外顯行為不同。


目前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證實任何導致這種病症的原因,但過去曾經推測味精可能是一種誘因。但隨著醫學界發現成人亦患有這種病以後,這種說法站不住腳。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防禦中心(CDC)的研究,ADHD其實只是多種神經失調的合稱。因此,要正確診斷這一病症,不能依靠單一測試去確定,而必須同時採用多種測試配合去確認。

對ADHD比較確切的定義,記載於美國心理學會(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文本修改版(DSM-IV-TR,APA,2000年)。ADHD的主要病徵是:

1. 注意力渙散(inattentive)或 集中困難(attention-deficit)
2. 活動量過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3. 衝動(impulsive)

而基於以上三種病徵出現的強勢,再把ADHD細分為以下三個分類:

1. 注意力散渙主導型(mainly inattentive)
2. 活動量過多或衝動主導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3. 混合型(combination)

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ADHD是由一種發生於腦前額葉的遺傳性的多巴胺新陳代謝失常引致。最新的研究認為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新陳代謝亦會對病情有所影響。(參看Krause et al,2000)但由於這些最新研究都有藥廠在背後資助,其中立性尚有待確認。有ADHD的小朋友,其表現通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抑制自己的衝動以及坐立不安的情況。在大人,主要問題則常在於ADHD患者無法有效規劃工作及人際關係不良等症狀。

注意力不足的療育方法
有針對注意力不足問題療育、教育修正及注意力策略訓練等。

醫藥治療
一般來說,以藥物治療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的效果相當顯著。使用此類藥品的小朋友,八成以上可以改善其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與人際衝突的症狀。而且小朋友的社會性互動及人際關係也都會有改善。

如何篩選出「專注力不足」
專注力的種類主要包含選擇性注意力、分離性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三種。選擇性注意力與智力、記憶及學業成就有關。通常ADHD的兒童持續性注意力和分離性注意力較差,也就是他們容易做事分心、閱讀跳字或工作持續性較差。運用「專注力測驗」等方法可以有效檢測出有無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不過仍然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專家學者才能有效進行檢測與解釋,以避免誤判。

注意力訓練
透過「注意力測驗」篩選出注意力不足者,應及早以專業、系列性的課程加強其觀察敏銳度、人際互動技巧、耐心、毅力、持續力等能力,可有效改善專注力不足的症狀,也可預防青少年階段轉為行為異常的可能性。